少用高道德標準去綁架其他人的情緒

Author:

Categories:

生活中處處有各種標語、公益廣告、或者在現代網絡社群中,網友和陌生人常常通過使用一種「不敢公開反對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他人,從而影響他們的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綁架」。道德是一種沒有明確規範的行為準則,而道德綁架則是指在沒有明確規範的情況下,利用道德來強迫他人受到影響,以違背他們自己的意願。

所謂的「道德綁架」通常發生在用聖人的標準來要求普通人,或者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的情況下,主要源於群體的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平等所產生的心理平衡。舉例來說,當要求一個軍人犧牲自己去拯救他人,否則就要受到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又如當要求一個富人捐錢支持希望工程,儘管這是一個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捐錢就要受到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他並非有道德義務去如此做。

曾經一直在思考,這裡所說的「師」指的是什麼?難道是指他打了自己的臉打得很響亮嗎?後來我才明白,這裡所說的「師」可能指的是在談論「道德綁架」,即將自己的道德情境和價值觀強加於他人的行為。

 

孟子曾說過這句話:「人之患,好為人師。」

你有你的道德情境,他也有

另一方面,“資格論”指的是將個人對於具體情境的有限道德責任擴展到無限的整體社會道德責任。例如,有人可能聲稱疫苗是假的,並注意到新聞報導某些人因為猝死而大肆宣傳親朋好友。他們可能會說大多數猝死者都接種了疫苗!(這種說法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是對還是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同的,有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與家庭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接種疫苗)。然而,結論是單純的死亡原因和疫苗有什麼關係呢?這種言辭造成了子虛烏有的消息,你是傷者的親屬嗎?

如果你不想接種疫苗,你可以對政府和整個社會道德提出諸多理由,畢竟在民主國家中你有言論自由和個人自由;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你的意見!

或者舉個例子,如果某位A大學的傑出校友突然向B大學捐款三億,一定會引來一片指責聲浪:「為什麼不愛母校?為什麼不把錢捐給A大?」「X!干你屁事!」(我想心裡肯定會浮現這個詞)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情境,對方也是一樣;情緒勒索是幾乎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遇到的並且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們往往無意識地使用引起對方“內疚感”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得建立相處的界線

學會對自己的情緒、想法和決定負責;學會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學會承擔自己想法和決定所造成的結果;學會不要期望別人必須為你做任何事情。同時,也不需要成為一個怨天尤人或憤世嫉俗的人。每個人都有責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別讓任何人,包括自己,綁架你的人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