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高道德標準綁架勒索別人

2/10/2022

生活中處處有一些標語、公益廣告,或者現今的網路社群時代的網友、陌生人會常常拿一個「不敢公開反對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影響自身的行為。」而這被稱為「道德綁架」;道德是一種無明確規範的行為準則,道德綁架指的是在無明確規範的行為準則下,利用道德,令其他人行為上或想法上受到影響,做出違反自主意識的作為。

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儘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

曾經一直在想,這邊的「師」是指什麼?該不會他打了自己臉打得很響亮吧?而後來才明白這邊的「師」,可能是在講「道德綁架」,把自己的道德情境與價值觀強壓在他人身上這件事。

孟子曾說過這句話:「人之患,好為人師。」

你有你的道德情境,他也有

另一方面,「資格論」也是,就是去把「一個人對於具體情境的有限道德責任,擴張到無限的整體社會道德責任。」就像有人說有疫苗是假的要注意,看到新聞說某些人猝死,然後大肆宣傳親朋好友說:目前很多猝死的,大都打過疫苗!(這部分沒辦法百分之一百肯定錯與對,而且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有時候需要跟自己的家庭醫生評估後再進行疫苗會是最好情況);但結論就是單純的死因跟疫苗有何關係?卻又說的言詞鑿鑿製造子虛烏有的消息,但你是家屬嗎?

自己不想打疫苗就牽拖政府和整個社會道德理由一大堆理由,當然民主國家你有你的言論和自身自由;你高興怎麼說隨便你!

或者像是,今天如果某位A大的傑出校友,突然捐了三億給B大,一定會招致一片罵聲:「為什麼不愛母校?為什麼不把錢捐給A大?」「X!干你屁事!」(我想心中一定會出現這個字)

當然自己有自己的道德情境,對方同樣也有;情緒勒索非常普遍並嚴重地發生在幾乎所有人身上。我們會不自覺地以誘發對方「罪惡感」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得建立相處的界線

學會對自己的情緒、想法、決定負責,學會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學會承擔自己想法和決定造成的結果,學會沒有任何事是別人必須為你去做;而且也不需要成為「怨天尤人」與「憤世嫉俗」的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責任,別讓任何人、甚至是你自己,勒索綁架你的人生。

「道德是個好東西,但它進化的速度實在太慢了,遵守道德人人可做,但它解決不了所有的社會問題。」—羅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