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很乖,一定是別人帶壞他!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業也變成服務業了?
Ian Ho
1/14/2022


現今的台灣社會或者說整個世界各國,對於有些爸媽對於自己孩子犯錯時,都只會推卸責任,認為我家小孩很乖、我家小孩在家很聽話、又乖巧又懂事,很難過地認為是孩子交到壞朋友才會變成這樣,一定是被帶壞的,都是那些壞朋友害的,千錯萬錯都是別人家孩子的錯,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這只是爸媽看到的某一面,孩子在外面真的也像爸媽說的那樣嗎?
「沒錯,我的小孩都沒錯;錯的是別人不是我或我的小孩!」現在的教育曾幾何時變成這樣?是的,我沒當過父母;但我們無法批判天底下所以小孩和所有父母;但我也有父母和晚輩,其中不管富貴貧窮最重要的事「孩子的教育不能等」,這無關富貴或貧窮做父母的身教言教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行為。
人可以窮沒關係,但孩子從小都是張乾淨的白紙,大人做什麼小孩都會學;甚至一言一行都是在孩子的整個世界裡,畢竟父母就是孩子們的天和地;甚至將孩子的教養及教育責任通通都丟給了學校及整個社會環境,而對於孩子的教育,最常說的便是「我也沒辦法,他就是這樣!我也盡力了。」但是比起學校和環境,這樣家長卻不關心孩子是自己的責任,並不是學校的、老師的、社會的,長大成年後,也只會是孩子自己的。
好像全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
很多家長對現在社會現狀的不滿都反映在自己生活行為上,對於孩子來說就患有種「好像這世界或全天下的人都不對起自己」心態;所有的過錯都是別人造成的,這種過度依附的態度,會讓所有人都想逃離。
其實不只是孩子,仔細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大人:上班只會摸魚打混,卻抱怨懷才不遇,怪罪老闆不給自己升職加薪。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讓自己每天焦慮、操心。婚姻關係不美滿,卻從來不檢討自己,認為都是豬隊友一手造成的。
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愛自己的小孩,無私奉獻所有的愛,為了小孩的現在和未來著想,引導孩子讓他有機會能去探索自己的未來,也因為自己希望孩子好,期盼他成為一個誠實、善良、品行優良的好孩子,負起了教養責任,在孩子做錯事時導正他,賞罰分明,教育他分辨是非的能力,給他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寵愛。
愛你的小孩,無私奉獻所有的愛,讓他吃飽穿暖、衣食無缺、有求必應,卻沒有做到教養的責任,幫孩子安排好所有的路,不管他做什麼都是對的,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帶壞我的孩子,這叫溺愛。
在寵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有惜福感恩且善良的心,但在溺愛下成長的孩子可能佔有慾強霸道又自私。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也很適合用在教養孩子上,不要以為孩子犯的只是小錯誤沒有關係而不去導正,當所有小錯或懷習慣積習成性都有可能鑄成大錯。當孩子有良善之舉時也不要忘了給予讚美跟鼓勵,讓他有動力維持下去。就像夫妻間吵架的互動如果在孩子面前上演,難保說孩子不有樣學樣的動粗或爆粗口;而這時父母還不自覺或是導正孩子行為,將來到學校、社會、職場難說不會變成製造更多的問題和是非。
品德教育必須從小教起,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以身作則,拒當怪獸家長,教好自己的孩子,讓社會充滿良善變得更美好。
服務業最怕遇到「奧客」,教育者最怕遇到「怪獸家長」
也常常上新聞版面,每當有什麼違法的犯罪事項,都可以聽到父母親或是教養者跳出來說自己的孩子有多乖,都是朋友或是某某某帶壞他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孩子做錯事若無導正,給予正確價值觀,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庇或是要求他人體諒,孩子永遠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小則只是恐龍家長,大則有可能演變成社會事件,身為孩子教養者必須負最大的責任。
現今社會少子化的衝擊,父母親對子女加倍疼愛,很多時候幾乎幫孩子包辦了所有應該做的事情,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許多孩子也因為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下,欠缺生活自理能力,也養成了佔有慾強,挫折忍受度低的驕縱個性;有時甚至從小看著父母的行為,養成不該養成的壞習慣;到了學校動手打其他小孩認為是理所當然,催眠自己孩子多厲害,難道這些父母不是「怪獸家長」;最不講理的就是這群「怪獸家長」。
從小就要讓孩子了解:犯錯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於認錯的勇氣,並學習從錯誤中成長
每個做父母當然很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想要孩子們犯錯,也很想要一直照顧他們。但是教養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讓他們清清楚楚的了解什麼是公平正義,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然小時候就用怪別人的方式來保護孩子,長大後自己孩子也會用一樣的態度來面對問題。
或許,你們覺得我沒什麼資格說或寫這篇文章,但對於社會來說是一責任和回饋;如果當你在射的時候,我沒感到高潮;你老婆爽的時候,叫的不是別人;為何你他媽小孩變壞的時候,就是要其他人教育?